为大力推广农民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一用就灵的实用技术,充分发挥全市供销社和农合会服务“三农”的作用,今年,绵阳市供销社依托全市农村合作经济联合会(简称“农合会”)加大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培训力度,及早安排、增加投入、创新方式、丰富内容,培训效果显著,深受广大农民欢迎和社会各界好评。截止目前,共举办各类培训14期,免费培训庄稼医生、乡村旅游人才、农产品营销人员、专业合作社管理人员、种养业实用技术人才2100余人,大幅度超额完成年度计划的198%;发放职业资格证书480本,实用技术手册、资料6000余份。培训工作呈现以下特点:
制定方案,精心组织。年初,市供销社继续把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培训职责交予市农合会承担并与其签订培训项目协议;市农合会在调查摸底,充分了解广大农民需求和征求各县农合会意见的基础上,制订了《2014年度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培训工作方案》,计划全年举办10期培训,培训各类农村实用技术人才1060人,及时分解目标任务;同时对各县农合会培训内容、资金使用等提出规范要求,并加强指导、督促实施,确保了全年培训任务的顺利完成。
培育基地,注重实效。今年,市农合会为构建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体系,积极筹建市级“为农服务专家库”,确定了50个专合社作为全市农合会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培训基地。在培训对象上向各级新农村示范片、全市幸福美丽新村以及各级党委、政府工作联系点集中;培训内容上突出专合社管理人员、农民技能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在培训手段上,坚持课堂教学与基地实践指导相结合,专家指导与“乡土专家”创业者现身说法相结合,让培训对象在学中干、干中学,学员学习兴趣浓厚、积极性高,各期参训学员大多超过计划人数。
创新方式,突出特色。市农合会依托四川省绵阳旅游学校和各县农合会,实行上下联动,采取“送上来”、“走下去”,分期、分行业、分片区的方式开展培训;坚持将专业技术培训办在镇乡、村上和种植现场,手把手、面对面为群众现场解决生产技术问题,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及时快捷的技术服务。市本级把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工作与产业发展和部门工作相结合,继续推动全市乡村旅游健康可持续发展及市供销社“挂包帮”联系村产业发展人才培育。县农合会根据当地产业发展人才需求有序举办各类特色培训班。涪城、三台、盐亭、平武依托特色产业在村上开展了不同类型种植技术培训;梓潼、安县、北川、游仙为加强农民合作社规范管理,进行了理事长、财会人员培训;三台结合农业大县及合作社发展多的实际,举办了四期800余人的实用技术培训,特别是整合培训资源,与金鹰职业技术学校联办了为期10天416人的农产品营销人员培训,400人考核合格,获得初、中级农产品营销人员证书,将有力促进全县农业产业化发展。
免费培训,反响良好。各期培训费用在市供销社争取的政府专项资金中列支,所有参培学员食宿及培训均实行全部免费。通过开展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培训,学员拓宽了视野,增进了了解,为纵向发展、横向联合提供了交流平台,也为现代农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奠定了基础,受到农民朋友普遍欢迎和社会各界高度赞誉。
从近两年开展的培训来看,广大农民对实用技术需求十分强烈。下一步,市供销社、市农合会将建立培训的长效机制,延伸培训范围,加大培训力度,不断满足广大农民愿望,在解决农民“如何种地”、如何增产增收上发挥更积极的作用。